我们仍是嬉皮
我最近学到在社会科学里头,有个词彙叫做「文化定见」(Cultral Assumptions),又称为「零度状态的信仰」。定义是渗透在个人的世界观和行为当中那些抽象的、普遍的、系统性的观点或看法。因为这种文化定见难以经由学习获得,出身于不同文化的人就会产生沟通上的问题。这比巴别塔更高,即使世界语言统一了,文化定见仍然将人分国别族的区分开来。
在尝试理解嬉皮的过程中,我逐渐得到这样的结论──嬉皮是一种只会在美国发生的文化。不是东方文人的玄想清谈,也不是欧陆哲学的理论思辩,而是彻底属于新大陆的:精力充沛、天真未凿、群聚的。
我想说的是,我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出生在那个时空,在那种文化定见下,都有可能成为嬉皮。
美国相对于世界的骄傲,来自于个人平等自由的真正实践──诸如反种族隔离运动,女权运动等。美国是实用主义的,个人对社会有所不满时,不会颓废自溺,对于碰到问题就二话不说动手解决的国家而言,消极比什幺都难以想像。美国人也是个人主义的,当时大众媒体过于写实地报导了美军的死伤──对于美国人来说,宪法保障的自由与平等体现于国家为了公民的福祉服务,而死伤甚鉅,目的不明的越战,跟这个观念背道而驰。
6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物质充裕、精力旺盛,而已经过50年代「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充分酝酿的新思想挟带着全新宗教,性开放,迷幻药,流行歌与随手可得的伴奏乐器等种种强势武器,横扫当代。
但就如这世界上所有的学门、行业、群体、宗教,总是有少数前驱者。拥有众多跟随者的就会渐成气候。但跟随者并非思想家,大部分是消费思想的人。不管目的是为了有利可图,或只是单纯的不做选择──当然也可能是为了逃避其他选择。嬉皮跟迷幻药、避孕药、性解放,发生在同一时代,特性彼此混淆。这使得嬉皮族群看起来经常昏昏沉沉,此外,嬉皮思想具有万物平等来者不拒的性质,容易变成聚集乌合之众的温床。嬉皮的时代人们对大脑的认识差不多等于没有,一度以为靠迷幻药能更开发脑力创造产能,结果其实适得其反。
这让我想起2011年的一部电影《药命效应(Limitless)》,主角利用迷幻药开发脑力,从无名小卒变成大人物。这种幻想不管在什幺时代,什幺地方都一样受欢迎,但特别在美国,因为崇拜个人成就,恨不得能自己生出自己来(Give birth to oneself)。若是我活在当年,在对迷幻药的后果所知不多的情况下,也可能为了有所成就会冒着各种危险去嚐试使用新药。 毫无疑问的,嗑药是嬉皮史最大的汙点,现在提起嬉皮来,值得骄傲的只有它的音乐。
嬉皮的足印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旅行至几个嬉皮历史重镇:旧金山、蒙特瑞(Monterey)、苏莎里多(Sausalito)、柏克莱。第一感觉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想生活在这里一段时间。这些地方都充满了艺术气息,景色秀丽,令人心醉。因为嬉皮聚集地都是环境特别优美的地方,现在大多已经变成豪宅区。
嬉皮为何选择旧金山?为何不是纽约或洛杉矶?一般都认为是因为50年代聚集在旧金山的波希米亚人。
旧金山北滩
北滩(North Beach)在旧金山北边的小义大利区(Little Italy),紧邻唐人街,1950年代聚满了战后移民。可想而知,贫穷,异国色彩,而高度不安定──这些全都是吸引艺术家的元素,像刚开放的东柏林。50年代这里聚集了一些波希米亚人(或者称他们为异国的流浪诗人),逐渐产生了一个标籤,称为「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其实来自菁英阶层,因此表现出来的颓废忧郁及无所作为远多于接下来的嬉皮世代。他们嗑药,自我放弃,寻求悲剧的终点,基本上反对社会的一切,在美国潦倒(down and out in America),终至被世界除名(down and out from the world)。垮掉的一代的名句是:「我们拥有一切,因为我们一无所有。」
旧金山亥特街
相对美国其他城市而言,旧金山的气候较温暖,三面环海,阳光普照──没有光就没有色彩,而色彩可是嬉皮的灵魂!
旧金山也是一个什幺都在步行距离内的城市,在幅员辽阔的美国,若选择在洛杉矶这种走路会走到吐血的大都会里当嘻皮,会有中暑的问题。亥特区(Haight-Ashbury),紧邻金门公园的森林与草地,当时有很多空的老房子,流浪到此的嬉皮们就在废弃的住宅区住了下来。
这些所谓维多利亚式房屋小巧鲜豔,屋内隔间很多,是嬉皮公社理想的建筑。现在的亥特区已变成观光胜地,整区二手衣店,复古店,刺青店,菸斗店,嬉皮服饰等,观光巴士往来穿梭,消费嬉皮唯恐不及。
我认识过一个把拿绿卡当成人生最高目标的人,也把嬉皮文化像孔雀毛一样贴在身上。现在想来,的确嬉皮运动是美国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页,也难怪嬉皮知识是假ABC的必备装备。
恋夏蒙特瑞
蒙特瑞(Monterey)同样位于加州,大约是旧金山南下二小时车程。是一个海港古镇,镇上也有很多维多利亚式小巧古典的房屋,是夏季的度假胜地。1967年六月17至19日的「恋之夏」(summer of love),从各地陆续聚集而来的「花之子」(Flower child)(一开始只是偶然的贩卖纸花行为,然而头戴花的形象日后却成为嬉皮自我认同的标誌),走进市中心的蒙特雷广场(Monterey county fairground)坐了下来,为期三日的露营音乐节,聚集了三万人。
听说这个音乐节不能用「Attend」来形容,而该用「make the scene」。「优美的音乐流淌在闪烁的晨雾里,情人相拥而眠,站起来,可以看到港湾里游艇的雪白桅桿,躺下来,有成亩参天的松树和橡树遮阳。时而弹奏吉他,低声吟唱…」
在嬉皮的年代,一切都是无条件的,阳光,青春,音乐.....。嬉皮也会老去,我遇到零星四散的老嬉皮,仍然缅怀着当年巅峰的情况,彷彿只要目击过,就等于目击了存在的意义。
嬉皮心中
如今大部分人,提到嬉皮会皱起眉头,假设他们是HOBO─Homeless people,是自作自受的酗酒者,骯髒邋禢的街友。我心目中的嬉皮则是年纪轻轻就吃全素,诡异的极度放鬆,会不分场合的哼起歌来…。为了理解嬉皮,我不怕危险的访问了一个活生生的嬉皮(危险不在人身安全,而在于怕对方苏格拉底般地问倒我),却得到欢乐的结论:嬉皮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嬉皮。
嬉皮是什幺?据说,一言以蔽之,爱与和平而已。
我深深思考后发现,爱与和平说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因为人一生只能有一个目标,就好像人不能同时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人也不能同时追求成就又追求爱与和平。因为现代社会对于成就的定义,就是最大化个人资产。最大化的隐含意义就是不但无限制的从无机的世界撷取资源,也强迫性的从有机的世界抢夺资源。
嬉皮表面上看来是自我放逐,实际上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各种体制几乎都是建立在爱与和平的对立面上。运用许多不同形式的暴力,建立价值观跟阶级以巩固权力分配跟资源的分配。对于嬉皮而言,社会的运行方式是难以忍受的,或者说是难以忍受的粗糙,而粗糙本身就是一种暴力。不论多少嬉皮的歌词跟口号,都只是反覆的讲同一件事而已。
听说,每年在蒙大拿的国家公园里,美国各地的两万个嬉皮们仍然举办夏季的「彩虹聚」(Rainbow Gathering),住在森林里一整个礼拜,围着营火跳舞唱歌。一般人也欢迎加入。嬉皮有很多是有正当职业的,或是继承大笔财富的,像我这样以为不半裸就不是嬉皮的人已经落伍了。
至于为什幺在人类长长的历史上,一直有些团体把爱与和平当成最高目标,每隔几百年就会改革运动一下?或许这只是文人的倾向,也可能是深植于基因,依据思想潮流还有客观条件的不同,每一次可能表现出来是不一样的特性。1960的这场嬉皮运动,色彩鲜豔的印象永远留存在人类的记忆中,脍炙人口的音乐流传至今,是值得美国人和全人类骄傲的一场运动。
我期待下一场嬉皮运动的到来,也许在亚洲,也许在网路上,希望追求理想不怕耻笑的年轻人结合起来,再创一次文化的高峰。而这一次,或许我已经在其中了。
音乐剧《吉屋出租》(1996年首演),改编自歌剧《波西米亚人》,描述一群艺术家在疾病与生计威胁下仍互相支持,坚持自己的生活模式。
这是歌剧波希米亚人的名句:
What do you do for living?
I just live!
你做甚幺过活?
我不过活,我生活。
图片提供|作者摄影
-
【异动股】上财年少赚三成三 新创建曾插逾7%
热点 917时间00:49人气 104
【异动股】世房涨逾6% 中期息多派两成
热点 131时间00:49人气 662
【异动股】丘钛高开逾4% 上月镜头销量升53%
热点 140时间00:49人气 649
【异动股】业绩倒退 通达反再涨3.6%
热点 694时间00:49人气 632
【异动股】业绩倒退兼毛利率跌 恒安午后跌幅扩
热点 712时间00:49人气 369
【异动股】东亚午后转跌 中期息减78%
热点 411时间00:49人气 615
【异动股】东方教育飙8%破顶 习近平指职业教育发展大有前途
热点 616时间00:50人气 960
【异动股】东航抽升逾5% 优惠价购35架飞机
热点 334时间00:50人气 346